新闻动态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杜新宇老师新书:《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研究》(附:序、后记)

时间:2024年08月29日 16:48 来源:  作者: 

杜新宇老师新书:《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研究》(附:序、后记)

图片

《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研究》

作者:杜新宇

编者:湖南博物院

出版社:岳麓书社

出版时间:2024年7月

定价:120.00元

ISBN9787553820637

内容简介

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《经法》《十六经》《称》《道原》四篇黄老帛书。举凡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成书、《经法》等四篇与黄老的界定、《经法》等四篇的字词考释、《经法》等四篇对整理古书的价值、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思想特色皆有论述。相关研究立足于字词考释,注重利用字词释读更正以往思想研究的错误,也注重《经法》等四篇与诸子的比较,指出其根本区别和联系。在研究方法上尤重“相似文句比较法”。通过比较《经法》等四篇与其他先秦古书中相似文句的先后,研究相关古书或篇章的形成、时代。可为思想史和文献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。

目录

第一章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成书/01

第一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与《黄帝四经》/03

第二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成书时代/10

第三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作者及产生地域/017

第二章 《经法》等四篇与时人所谓“黄老”/021

第一节 时人所谓“黄老”概述/024

第二节 时人所谓“黄老”综论/036

第三章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文本整理与释读/041

第一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整理释读情况/043

第二节 说帛书《经法》“匿正”/052

第三节 说帛书黄帝书《十六经·本伐》相关文字/059

第四节 说帛书《经法》等四篇“物乃下生”与“刑法不人”/067

第四章 《经法》等四篇对整理相关古籍的价值/075

第一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对研究某些古书及其篇章的形成、时代、真伪的作用/078

第二节 利用《经法》等四篇校读古书/109

第三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与其他相似文句对比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/119

第五章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思想特色/127

第一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形名思想/137

第二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兵思想/156

第三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的法思想/172

第四节 《经法》等四篇中的“势”思想/184

小结/198

附录一 校读《鹖冠子》二则/200

附录二 《管子·明法》“令求不出”解/209

参考文献/211

后记/225

//

湖南省博物院为庆祝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,准备编辑出版一套《长沙马王堆汉墓文库》,向我征求书稿。我想起我的博士杜新宇的博士论文正是写马王堆帛书的,就向喻燕姣先生推荐。蒙喻先生和负责审查的诸位先生之厚爱,将书稿列入文库并交出版社出版。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,杜新宇让我在书前写几句话,我也就好事做到底,缀上几笔,聊为喤引。

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,是“马王堆学”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,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,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汉代社会生活绚烂多姿、生动立体的图景,而三号墓出土的大量帛书和竹简,相当于墓主人生前的小型图书馆,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当时学术和思想的大门,让我们如入宝山,面对蕴含丰富的矿藏目不暇接,如痴如醉。

马王堆简帛内容丰富,基本上囊括了《汉书·艺文志》六略的六类内容,其中有很多是以往不知道的文献,非常重要,颠覆了很多我们以往的传统认识,也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新鲜的史料和语料。其中的《经法》《十六经》《称》《道原》四篇格外重要,一直是学术界争先研究探讨的对象。对这四篇帛书的性质、成书时间、作者与产地、学派归属、文本整理、字词考释、文意疏解、与传世典籍的对照等,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前期成果,但在很多方面依然是论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杜新宇这本书稿以《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研究》为名,对这四篇帛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证,分别从成书、当时的“黄老”学说、文本整理与释读、对整理相关古籍的价值、思想特色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,充分运用评述和分析的手段,兼顾义理论证和字词考释,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,在总体和部分细节上,都有相当的提升和进步,尤其在字词考释和与其他典籍对照方面,有些意见很有创意或极具启发性,为今后对这四种帛书的研究提供了最好的借鉴和参照。杜新宇的博士论文原来还有很长的篇幅是对这四篇帛书的集释,这次没有收入书稿。其实这部分也很有资料价值,有必要在合适的时候补充整理出版,以便嘉惠学林。

对于汉代“黄老”的内涵和性质,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。我个人认为李零先生的意见最值得重视。“黄老”的“黄”指“黄帝”众人皆知,但是“黄帝”的“黄”具有的术数背景和巫道色彩却常常被忽略。“黄老”的“黄”跟道教印“黄神越章”中的“黄”关系密切,常常是术数方技所依托之神,也是巫道法术的来源之神。无论如何,对这四篇文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,无疑会对更深入地认识汉代的“黄老道家”带来新的视野和新的发现。

“马王堆学”是新发现带来的“新学问”,它包含众多学科,主要有考古学、历史学、语言学、文字学、文献学、中医学、美术学等,当然如果进一步细分,还可涵盖如纺织、矿物、工艺、建筑等学科方向。可见“马王堆学”是一门综合的学科,是一门还年轻的学科,是一门可持续发展,有着深厚潜力和辉煌前景的学科。这其中的简帛研究始终是个重点。随着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的到来,也随着由裘锡圭先生任主编的《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》(修订本)的出版,相信一定会迎来新一轮对马王堆汉墓简帛研究的热潮。

当此百年未遇之大变局,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学者必须承担的任务。近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“考古”“古文字”和“古籍”格外重视,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讲话。于是如何利用考古、古文字和古籍这“三古”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,对标国家重大需求,讲好中国故事,就成为摆在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学者面前的大课题。“马王堆学”的内容正好涵盖了“考古”“古文字”和“古籍”这三种形态,因此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,必须进一步加以重视,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,使其为当代所用,为增强文化自信,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服务。

杜新宇读硕时师从安徽大学刘信芳教授,经过相当的学术训练。刘信芳教授在利用出土文献研究历史思想和民俗文化方面颇有建树,也培养杜新宇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。杜新宇到复旦从我读博后,我就让他发挥原有的学术背景优势,立足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思想和文化,于是就选了马王堆帛书中的“黄老”内容为题目。经过几年的艰苦研读,终于顺利答辩毕业,算是化茧成蝶,从此正式走上了科研道路。这次恰逢湖南省博物院推出《长沙马王堆汉墓文库》,书稿有幸忝列其中,这对他来说既是荣幸,也是鞭策。相信他会以这次书稿的出版为契机,再接再厉,砥砺前行,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
刘钊

2024年7月于上海书馨公寓索然居

后记

//

不知不觉中,虚度三十八个春秋。一路走来,也算酸甜苦辣“遍尝之矣”。有赖于身边“贵人”的帮助,我才一步步走到现在。对此,我心中常怀感激!

我六个月大时,即由姥姥抚养,至六岁时方才回家上小学。六岁之前的记忆残存的已经不多,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和姥姥在一起的生活场景。这些场景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,她的脸庞与神态依然是清晰的、平静的。遗憾的是,我再也回忆不起她的声音。姥姥幼时孤苦。1948年,姥姥的哥哥被黄维兵团拉壮丁,自此再无音讯。姥姥的母亲每日哭泣,眼睛瞎了,不久也死于腹鼓病,家中更无他人,姥姥仅与姐姐相依为命。姐姐寻短见,看见岸边啼哭的妹妹,心中不忍,姐妹二人这才艰难的活下来。八十多年后,我曾徘徊于那宽阔的沟河岸上,四下张望,不知道哪一处才是她曾经的家。天不假年,姥姥五十多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姥姥是个绝好的人,凡是与她有交往的人,无不念着她的好。至今,我仍然能时常从别人那里听到:“你姥姥是个好人啊!”姥姥是我的“贵人”,谨以本书纪念我的姥姥陈桂荣!

上学以后的生活是无趣的,不好的生活环境使我自卑。少年的我是寡言的。时光流逝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匆匆而去,中间夹杂着我的迷茫和无助。爷爷奶奶给予我资助,使我得以顺利读完高中。爷爷1940年生人,读过几年私塾,性情沉默寡言,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,能吃苦,能下力。我仍记得他对我说:“言多必失。”在我大学毕业的前一年,爷爷走了,小时候与爷爷一起栽的柳树也都随爷爷消失在时光的长河里了。遗憾爷爷未曾吃过我的,也未曾喝过我的、穿过我的,更未曾花过我的,还报之心,只能寄托在奶奶身上。奶奶也是穷苦出身,脾气不是很好,性格要强,不服输,至今八十多岁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,农忙时节尚能帮子女干些农活。庆幸,我能赶得上给奶奶微薄的奉养。希望奶奶能健康长寿!爷爷奶奶也是我的“贵人”,也谨以本小书纪念我的爷爷“广继公”!

小时候,我就喜欢听古时候的故事。高中时,一度非常痴迷古文,虽然不求甚解,但读完了《诗经》《左传》《韩非子》《唐诗三百首》《史记》,甚至会背诵《古文观止》的很多篇章。此时,并未想到十几年后自己会从事与“古文”相关的工作。对于大学学何种专业,没有人给过我建议,全凭感觉报考了汉语言文学。大学时候也读了一些古书,但可以用“漫无目的”“野蛮生长”来形容。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,似乎有向文学路上走的倾向,也模仿写作一些抒情小赋之类的东西。本科三年级依旧漫无目的,自己随大流地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,报考安徽大学的历史文献学。一开始我想报考的是另一位老师,但中途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,在选导师的时候选了刘信芳老师。刘老师要在很多有意向选他为导师的同学中挑选一个,我第一个进去,刘老师拿出一张纸条,要求释读两支西北汉简。在顺利通读了这两只简后,我后面的同学便没有进去的机会了。研究生入学不久,我还拿我写的文学作品给刘老师看,本以为会得到夸奖,不想受到刘老师一顿痛骂,此后我再也写不出文学作品了。刘老师的教导方式是放养,唯嘱咐我多读书。我在研究生阶段确实读了数量可观的书,尤其是古人关于经典的注释。由于我的缘故,刘老师专门给历史文献学的资料室添置了一套《诸子集成》。在自由自在的读书环境下,我虽然没有很好地完成学术训练的任务,但养成了“胡思乱想”的习惯,从后来看,当时想的很多学术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,但正是由于这些“胡思乱想”,我才有可能慢慢触碰到真正的学术问题,并试图解决它。硕士学位论文以《性自命出》为选题,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这篇论文是非常差劲的。但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,发现《论语·里仁》与《性自命出》能对读的语句,并试图以此重新阐释《论语》相关句子。这算是硕士学术论文的唯一创见吧。刘信芳老师将我引入出土文献的大门,他是我的“贵人”。

硕士毕业的当年我没有报考博士。第二年,我报考了武大,很不幸,英语没有过线。第三年,我报考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裘锡圭先生,并在面试的时候见到了裘锡圭先生,和他有一些对话,他对我硕士论文里的那个发现有些肯定,这是一件令我骄傲的事。很快,考试的成绩出来了,中心刘娇老师打来电话,说裘先生年事已高,中心决定把我给刘钊老师带,我没有任何迟疑,非常开心地答应了。因为这对于我来说已经“大过于其望”。硕士和博士的两位导师,都不是我刻意求取的,是上天赐给我的。刘钊老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。我前期的学术训练不扎实,写文章问题非常多。刘老师很忙,但他总会挑一些时间给我讲文章,从文章的观点,到遣词造句,再到引文的规范,甚至标点符号的问题,都会一一地给我指出来。有时候,我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,刘老师会在我文章有硬伤的地方,逐步的诘问,使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事毕,刘老师都会给我讲,你看人家陈剑的文章写得多好。很显然,刘老师希望我以陈剑老师为榜样,向他学习。陈剑老师是我们年轻学子崇拜的对象,且不说其古文字领域的成就,就是其校读古书的文章,有时也不禁使人心生“神妙”之感。可见其读书感觉之好,当今之世,罕有其匹!只是我非常愚钝,又很疏懒,在进步的路上走得很慢。不知不觉,已经毕业好几年,但和刘老师一起站在电脑前说文章的场景,仍时常回荡在我的脑海中。那语重心长、谆谆教导的场景,像极了父亲对孩子的爱。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写得很差劲,开题那几天刘老师正好在外地。记得是已经非常晚了,我在回宿舍的路上,刘老师打来电话,非常生气。第二天开题报告差点没有过。博士四年,我还算努力。博士论文预答辩、答辩的时候,老师们也肯定了我的进步。刘老师在答辩会开场时候说:“杜新宇前两年读书感觉不好,但最近一年多给我看的文章,感觉有了。”对于我来说,这应该是刘老师给我的最大肯定。由于我延期一年,便没有了生活来源,刘老师帮我解决经济问题。毕业后,刘老师又千方百计给我打听工作的事情。有时候不禁感叹:“父母之于子,或有望报者。但师父之于学生,岂望报者?师徒如父子,有时甚于父子。”刘老师使我真正理解什么叫“师者,授业解惑者也”。刘钊老师是我的授业恩师,是我的“贵人”。

十数年的求学生涯背后,是父母的坚定支持。在我读博士时,母亲帮忙照顾孩子,使我没有后顾之忧。十年来,最大后方的支持无疑来自内人泽宇。我们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,克服重重的困难。在我沮丧的时候,给我打气。在我急躁的时候,让我别着急、慢慢来。古人云:“董安于性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西门豹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。”她就是我的韦、弦,我的贵人。在求学生涯中,有幸结识了很多好朋友、好同学。心里非常感谢他们,时常怀念和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峥嵘岁月。本科时候同学们的年少轻狂,研究生时候西山月下的漫行,还有博士时候走过的光草,在702一起涮的火锅。种种情景,不禁使人怀念。一路走过来,给予我帮助的老师、同学、朋友实在太多。除了感激,还是感激。

追求学术的一腔热血尚未冷却,这是我不会停下来的内在驱动力。《论语·季氏》说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其实,我觉得这个话应该反过来看,少年时,人总是向往爱情,中年开始寻求社会价值的实现,争强好胜之心炽烈。趁我方壮,及我未老,逐鹿于原野之中不也是快乐之事吗?

最后,感谢湖南博物院对本书的资助,不然本书的出版恐怕要推迟很久。湖南博物院的喻燕姣先生出力尤多,而岳麓书社文博考古编辑部对本书的细致编辑,使得本书避免了很多疏失。谨向他们致以谢意!另外,还要感谢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姚圣良院长、炎黄学研究院和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同仁在我成长路上的支持和陪伴!

2024年1月7日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