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牍、石刻、故纸中的汉唐江南区域社会(浙大高研院暑期研究坊第六期 | 21)
主 题:简牍、石刻、故纸中的汉唐江南区域社会
时 间:7月22-30日
地 点: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四号楼304会议室
内容提要:
自1980年代以来,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区域史研究在大陆史学界受到重视,者开始尝试划定区域,带着问题意识与理论,从自然、社会、政治、文化等多角度入手,揭示区域历史发展特性,产出众多的研究成果。不过,具有代表性的“华南研究”、“华北研究”等命题,主要诞生于明清、近现代研究时段,宋代以前由于地方史料较少,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可以说尚待展开。
地不爱宝,20世纪后半叶至今,我国境内地下之文献被大规模发掘出土。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简牍文献,其次还有埋藏于地下的墓志、树立于地面的石刻,以及各类遗址、墓葬中发现的纸本文书。这些出土文献,发现于特定地域,性质通常是地方公文档案,或者私人文书,为我们走出正史描绘的全国一统,自下而上(History from Below)地考察古代区域社会的运转情况,提供了第一手资料。相对于宋以后区域研究中社会科学方法的助力,简牍、石刻、故纸,堪称汉唐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动力。
相对于以往出土文献多发现于我国西北地域的情况,近20年来,我国境内以苏、皖、浙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,即传统的江南地域,陆续有简纸石刻的新发现。江南是汉唐中国文化区域中面积较大、经济社会状况较稳定,而较具发展潜力的区域。本研究坊集合相关领域、断代的专家,通过会读在江南区发现的、或者记录江南地域的出土文献,从而推进对汉唐及五代时期江南区域发展的认知与理解。
公开讨论:
7月23日 周二下午
专题报告——姚磊《谈谈新出土汉代会稽郡乌程县简牍档案的缀合问题》
7月24日 周三下午
专题报告——夏炎《唐代刺史的神话善政与南方地域社会——以段成式〈好道庙记〉为中心》
研究坊成员名单(以姓氏拼音排序):
胡耀飞(陕西师范大学唐文明研究院)
连先用(信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)
毛阳光(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)
夏 炎(南开大学历史学院)
徐 畅(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)
姚 磊(信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)
联系人:夏春璐(xiachunlu@zju.edu.cn)
说 明:7月23日下午及7月24日下午的讲座接受旁听,但因场地限制,采用邮件报名方式,烦请旁听者于7月18日之前发送邮件(姓名+单位)至工作人员邮箱,名额先到先得,报名成功者以邮件回复为准。